|
河北农业大学山区研究所谷子林
疾病是养兔业的大敌。由于养兔是一种弱小的动物,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差,一旦发病,很难救治,多数以死亡为结局。在很多兔场爆发不同的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如兔瘟、魏氏梭菌性肠炎、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真菌性皮肤病等,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研究兔病、控制兔病是养兔生产中永恒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笔者在养兔的科研、教学和生产中,经常深入兔场进行科学试验研究、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接触到一些兔病,更多的是接到全国各地养兔爱好者的电话咨询,反映生产中的一些棘手问题,尤其是兔病。随着我国养兔业的快速发展,养兔疾病发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在此,与大家共同交流。首先,介绍养兔的常发病——兔瘟。
现在的兔瘟呈现出早龄化、非典型化和散发趋势。
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作兔病毒性出血症。其流行病学特征为:主要感染青年兔和成年兔,2月龄以下幼兔发病率较低,哺乳仔兔不发病;任何品种、性别、用途的兔均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秋发病率高。带毒兔、病兔是主要传染源,通过饲养用具、人员、车辆、污染的饲草饲料、注射针头等传播,经由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外伤感染。传统的临床症状分为三种类型,即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多呈大批现急性传播。但近年来其发病的特显出现了早龄化、非典型化和散发型特点。
根据笔者近年接触的数十起病例,发病年龄呈现多元化趋势,特别是刚刚断乳的小兔也有发生,最早为40日龄左右。其临床症状和解剖特点也并非与典型性的兔瘟完全相符。其主要特征是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渐进性死亡,浑身瘫软。剖检特征为胸腺肿大出血,其他肺部和气管出血、肝脏变性、肾脏肿大出血、直肠内有胶胨样粘液和肛门有淡黄色粘液等症,有的具有1条,有的2条或多条,并不统一。近年兔瘟很少大面积流行,多为散发型,局部性。
以上问题的出现,笔者认为主要与免疫不可靠有关。当母兔免疫抗体较低时,其通过胎盘和初乳转移给仔兔的数量就少,达不到应有的高度,不能在2月龄以内有效抵抗兔瘟病毒的袭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有饲养者本身的问题,有经销商对疫苗的保管不当问题,可能与个别地方市场上经销的疫苗不规范和疫苗质量欠佳有关。
控制该病还是要加强免疫。第一次仔兔在35~40天受免,每只2毫升,20天后加强免疫。以后每年注射3次。注射单苗效果好,联苗对兔瘟免疫有影响;发生兔瘟后有三条途径:第一,注射高免血清。见效最快,效果最好,但成本高,货源缺;第二,注射干扰素,影响兔瘟病毒的复制,但疫病过后仍然需要注射疫苗;第三,兔瘟疫苗紧急预防注射,每只2~3毫升,3天后逐渐控制病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