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高路又险,村穷人心散,姑娘留不住,光棍一大片”,这民谣说的是过去的廖店村。如今,村里有了出山水泥路,长毛兔存栏3.5万只,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256元。歌谣变成了“山腰缠玉带,绿茶吐新芽,家家长毛兔,户户不愁富”。
廖店村在一个叫金象山的山顶上,距离张场镇约10公里,过去仅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山外,村民买农资回村、卖农产品出村,既费时又费力。
2000年,刘兴贵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农忙停,农闲上,经过3年努力,廖店村终于修好一条毛坯公路,与通往镇上的公路相连。
但毛坯公路并不好走。有天下小雨,一辆进村运毛竹的农用车滑进了泥沟,司机生气地说:“一辈子都不再到廖店村来了。”
刘兴贵发誓要把毛坯路铺成水泥路。然而,硬化12.8公里的路至少需要160万元。即便全村人分摊,人均要出1400多元,这对当时较穷的廖店村来说是个大难题。
“因地制宜想办法赚钱。”2003年初,刘兴贵带着这个念头,组织召开支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最终形成统一意见:边修路边养兔。
发挥山地优势,结合退耕还林种草,廖店村大力发展长毛兔养殖等项目。通过兔业技术培训、养殖大户示范引路等办法,到2005年,全村户均养殖350只长毛兔。当年,全村兔业纯收入达330万元。
手里有了钱,有村民建议硬化公路一步到位。但刘兴贵认为,全村经济底子还不够厚实,“冒进”可能办不好事,于是提出把路分3段,每年铺1段。2006年1月,出村的水泥路在不欠分文债务的情况下如期竣工。
“路带兔,兔促路,基础建设与产业发展互动。”村民说,刘支书这个带点辩证法的朴素发展观还真管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