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遗传因素 产毛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遗传因素。估计德国调查,产毛量的遗传力h2=0.5-0.7.不同的品种,由于其遗传基础不同,产毛量和品质都有所不同。德系安哥拉兔的产毛量最高,其他品种次之;粗毛含量法系安哥拉兔10%以上,中系安哥拉兔10%-20%,德系安哥拉兔5%以内。
2体重 体重与产毛量的相关系数为0.65-0.7.体重大,体型相应大,体表面积亦大,产毛量就高。不同个体,毛的质量也不同,所以,选种时应选择个体大、产毛量高、毛品质好的个体。
3性别 母兔比公兔的产毛量高,一般认为母兔的产毛量比公兔高25%-30%,而去势公兔的产毛量介于两者之间。据报道,去势公兔比不去势公兔的产毛量提高10%-15%,德国黑森畜牧业性能控制研究所的实验数据大体上与上述情况相符。产毛量的性别之间的差异与饲料供应是否充足有关,随着饲料供应的改善,差距还能相应地扩大。至于兔毛质量,公兔的粗硬毛含量少,母兔的粗硬毛比例要高些。
4年龄 按每千克体重产毛量计算,1岁左右兔的产毛量随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高,到60-70周龄时,产毛量达最高水平,70周龄后,每年产毛量要下降10%-15%.由年龄因素引起的产毛量下降,雄性动物比雌性动物更为严重,不过,产毛量有时由于老龄动物的体型大而得以保持。第一次剪毛必须在6-8周龄进行,以饲料价值来估计,第三次剪毛最好在约34周龄时进行,这时选留种兔准确率高达80%。此阶段所得的产毛量与此后到3岁龄产毛量的相关系数为0.77,即第三次剪毛量高,以后至3岁龄以内产毛量亦高。产毛兔平均产毛寿命为3-4年。
5 剪毛间隔时间 剪毛间隔时间长者产毛量要比剪毛间隔时间短者低,所以,缩短剪毛间隔时间,可以提高兔毛产量,但是毛的品质下降,主要是一级毛所占比率降低。
传统的剪毛间隔时间是13周,研究表明,剪毛间隔时间缩短到61d,70d可以提高兔毛产量。
为什么缩短剪毛间隔时间,可以提高兔毛产量呢?这是因为兔毛纤维的生长速度是随着毛长度的增加而递减的。毛纤维长长后,兔的采食量下降,引起营养缺乏,影响兔毛的生长。据黑森所测定,90d剪毛期内毛纤维的平均日生长速度为0.7mm,60剪毛期内毛纤维的日平均生长速度为0.81mm,60-120d期间毛纤维日平均生长速度为0.57mm.同时,拉毛和剪毛本身对毛纤维的生长有刺激作用,拉毛或剪毛后,毛纤维又开始以较快速度生长。另外,拉毛或剪毛后,改善了长毛兔的热调节状况。增进了食欲,间接地影响了兔毛的生长。
6营养 兔毛的蛋白纤维,含蛋白质93%,而且含有特别高的含硫氨基酸。1kg兔毛的蛋白质相当于4-5kg胴体或6-7kg体重的蛋白质,因此,长毛兔饲粮中必须富含蛋白质。在蛋白质和氨基酸充足,饲料供应能满足毛囊生长需要时,可以通过提高每平方厘米内的毛囊数增加毛的密度和直径来提高产毛量。而蛋白质、氨基酸供应不足时,不仅产毛量受影响,生长也受到限制,尤其幼兔和育成兔更是如此,这是因为仔兔本身和毛囊发育之间会争夺蛋白质的缘故。
含硫氨基酸对兔毛的产量也有影响。当饲粮中含氨基酸供应充足时,就可增加性别之间的产毛量差异,雌性动物产毛量高的天下决定其对氨基酸的需求也较高。据报道,如补充一些含有0.8%蛋氨酸的麦麸,两种性别的产毛量平均可提高15%。
低温情况下,采食量增加,产毛量高,饲料消耗多;高温情况下,采食量减少,产毛量降低,饲料消耗少。
7被毛密度 被毛密度是指在身体表面每平方厘米内的毛纤维根数。不通的品种,被毛密度不同。据报道,德系安哥拉兔的被毛密度为10845/cm2法系安哥拉兔为8851/cm2,中系安哥拉兔为7021/cm2
安哥拉兔的不同部位被毛密度也不同,肩部最密,腹下、四肢内侧最稀。被毛密度与产毛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被毛密度越大,产毛量越高。
被毛密度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受饲养管理等环境条件的影响。饲养管理不仅影响幼龄兔,而且也影响老龄兔。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以通过改善饲料供应来提高产毛量。
8管理 管理不善,卫生条件差,可导致产毛量降低,兔毛品质变差和脱毛等弊病,如长期饲养在潮湿、污浊、拥挤条件下,又不经常梳毛时,会引起兔毛结块,甚至脱毛,使兔毛品质下降,产量降低,而管理工作做得好,则可提高产毛量和兔毛品质。
9化学及生理因素 紫外线照射有助于兔毛生长,但可使毛梢变粗。微量元素钴可以加速兔毛生长,某些激素也能刺激兔毛生长,如公兔去势,可使兔毛生长加快,毛纤维变细,口服或注射甲状腺素,也可促进兔毛生长,但使体重有所减轻。
综上所述,影响兔毛产量和品质的因素很多,有内因和外因,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我们应该充分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克服和改造一切不利因素,为家兔创造最适宜的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地提高兔毛产量和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