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胜者 于 2013-11-11 10:49 编辑
张生 发表于 2013-11-9 18:55
不妨说说,让你父辈的故事影响广大养兔群体,看一位老人几十年对兔业之痴情!
呵呵,那俺就随便说说吧,本人才学疏浅,捉襟见肘,同志们莫见笑,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大家把自己的经历、感受、感想说出来与广大同仁分享!他对兔子有莫名的亲切感,莫名的喜欢到莫名的痴迷。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接触养兔,当时食不果腹,自然没有多余的东西喂养自己的小兔。6几年的农村路边榆树较多,放学回来的路上书包里放满了榆树叶,每到星期天他专门为兔子薅草。父亲毕业后当了6年的民办教师之后便进入了项城养兔场(具体名字我记不准了)学起了养兔技术,在场里做起了技术员,直至今日老家还有几本残旧不堪放的发黄的《长毛兔饲养技术》、《大耳白》《改良长毛兔》等。之后自己在家扩大规模,当时条件有限也只能养几十只,兔种好像叫“安哥拉”?成兔产毛量也就一两多,二两顶好的超不过三两。最后才有的改良兔种“大耳白”,到90年代的“灰耳朵”(当地的通俗叫法,耳朵、鼻子、尾巴、蹄子是灰、黑色的)。大概86、87年兔毛价格一下火了起了,据说当时价格100多,价格震撼啊,个人认为相当于现在的1000多恐怕都不止!说起来更震撼,一只成年长毛兔当时买的时候要好几百一只,当时的价格相当于一头牛的价格!村里一人家花了7百元买了2只改良长毛兔,自己饲养不当死了,结果男主人上吊,幸亏发现及时!现在说起来当时的价格吧里绝大多数的人恐怕还半信半疑。当时家家户户清贫如洗,身无长物,更无经济来源。养兔无疑成了当时经济来源的首选,养兔人一下子如雨后春笋多了起来,因为父亲在场里做过技术员,一下子火了起来,吃香起来,每天来请教父亲养兔技术的、给兔子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还有要买兔子的,家里的桌子上随处可见“茅庐”、“白鹅”“团结”香烟。父亲成了附近养兔的“领头羊”,每到卖兔毛的时候,“贩子”(当时都是阜阳人过来收毛)都是直接来我们家坐地收毛,大家都很信任他,父亲此时成了“和事老”,谁家的毛黄了,短了等等都是父亲在中间说和,农家小院里每到此时总是洋溢出欢歌笑语,幸福的笑容挂在每个人的脸上。父亲因为养兔有了全村当时罕见的双狮全自动机械表,盖了出叉大瓦房之后又买了大链盒轻便自行车,双卡录音机。。。此时高瞻远瞩的舅舅(时任项城某局局长)告诫父亲,(当时家里兔子饲养量好几十只,全乡第二)要把兔子处理掉,说这个价位不正常很快会落下来。当时信息闭塞,在村里“见多识广”的父亲哪能料到这些,很快兔毛、兔子价位大幅下滑。。。时隔多年,父亲再也没那么“吃香”过,兔毛也再也没那么“贵”过,养兔子也没赚什么“大钱”,但是他与兔兔结下了不解之缘,更加热爱自己的选择、喜好,我相信他会坚定不移的“养”下去。。。
以上为本人随笔,不妥之处请广大同仁们勿喷2013.11.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