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兔瘟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主要感染青年兔和成年兔,2月龄以下幼兔发病率较低,哺乳仔兔不发病;任何品种、性别、用途的兔均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发病率高。饲养用具、人员、车辆、污染的饲草饲料均可传播,经由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外伤感染。传统的临床症状分为三种类型,即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多呈大批急性传播。
新特点:早龄化、非典型化和散发型
发病年龄呈现多元化趋势,特别是刚刚断乳的小兔也有发生,最早为40日龄左右。其临床症状和解剖特点也并非与典型性的兔瘟完全相符。其主要特征是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渐进性死亡,浑身瘫软。剖检特征均表现胸腺肿大出血,其它如肺部和气管出血、肝脏变性、肾脏肿大出血、直肠内有胶胨样粘液和肛门有淡黄色粘液等症,有的具有1~2条,有的多条,并不统一。近年兔瘟很少大面积流行,多为散发型,局部性。
原因解析:
以上问题的出现,笔者认为主要与免疫不可靠有关。当母兔免疫抗体较低时,其通过胎盘和初乳转移给仔兔的数量就少,达不到应有的高度,不能在2月龄以内有效抵抗兔瘟病毒的袭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有饲养管理问题(如饲料中营养缺乏,特别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蛋白质不足等),有经销商对疫苗的保管不当问题(如保存期过长、温度过高、疫苗结冰后融化、受到阳光直射等),也可能与个别地方市场上经销的疫苗不规范和疫苗质量欠佳有关。
防治:
控制该病必须加强免疫。第一次仔兔在35~40天首免,每只皮下注射2毫升,20天后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年注射3次。注射单苗效果最好,联苗对兔瘟免疫有一定影响。发生兔瘟后有三条途径:第一,注射高免血清,见效最快,效果最好,但成本高,货源缺;第二,注射干扰素,干扰兔瘟病毒的复制,在发病初期有效,但疫病过后仍然需要注射疫苗;第三,兔瘟疫苗紧急预防注射,每只2~3毫升,3天后逐渐控制病情,7天后产生坚强免疫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