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发表于 2013-10-22 20:19: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兔粪除了作为普通粪肥外还有更好 的用途:兔粪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其中粗 蛋白18.7%、脂肪2.5%、灰分13%、碳 水化合物11%、纤维27%,含氮 2.34%、磷2.32%、钾0.83%,分别是 猪粪的4.1倍、5.1倍和1.8倍。因此,把 兔粪作为一种新的饲料或肥料资源加以 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 就介绍一下用发酵法对兔粪进行处理, 制作肥料和饲料的方法。1、肥料制 作。发酵兔粪可作叶面肥,具有肥效 快、增产显著等特点。试验证明小麦每 亩可增产15%以上;玉米增产14%~ 18%;水稻增产10%~15%。制作方 法:将兔粪和金宝贝肥料发酵剂混匀, 并加入适量水,使含水量在60%左右。 再放入缸内密封5~8天便可发酵腐熟, 再滤去残渣即成兔粪液。施用量和施用 时间应该视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期而 定。2、饲料制作。兔粪发酵后可用于 喂猪、喂牛、养鱼等,发酵后的兔粪松 散柔软,有酒香味,适口性较好,猪** 较愿意采食。其制作方法如下:将收集 的鲜兔粪除去泥土和杂物后碾碎与青料 按3∶1的比例装入缸内,并加入一定比 例的金宝贝饲料发酵剂。再加适量水, 加水量以手握紧兔粪不滴水、松手不散 开为宜,压实,表面撒2厘米厚的麸 皮、稻糠或草粉,再将缸口用塑料薄膜 封严,发酵3~5天即可。二:烟台美吉 尔兔业有限公司利用兔粪干物质含量最 高、粪球圆硬光滑、间隙均匀、透气性 好的特点,成功地开发出以兔粪为主, 添加农作物秸秆作培养基栽培食用菌的 方法。利用兔粪栽培的食用菌营养丰 富、味道鲜美,其质量一点不比用其他 方法生产的食用菌差。既解决了兔粪露 天堆放污染环境的问题,又闯出了一条 新的致富门路。 鲜菇品种繁多,栽 培形式多样,既可露天阳畦栽培,也可 利用棚窖实行保护地栽培,面积可大可 小。用兔粪栽培食用菌的方法是,培养 料中兔粪与农作物秸秆的比例为1:1, 再按总料重的3%加入生石灰,搅拌均 匀,装袋接上菌种,菌种用量在10%—13%为宜。中秋节前后接种,经20多天 的发菌时间,就开始采收上市。 7U(f3\6I6t"d&e 在中等管理水平 下,以兔粪和秸秆的干物质为标准计 算,鲜菇生物转化率可达200%,也就 是说可用1公斤干料,生产出2公斤鲜 菇。三:鸡腿菇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 菌纲伞菌目鬼伞科。它不仅具有较高的 营养价值,而且具有显著的药用价值。 据测定,鸡腿菇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 氨基酸,粗蛋白含量高达25.4%,有益 脾胃、清心安神、治痔等功效,经常食 用有助消化、增进食欲和治疗痔疮的作 用。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有着 广阔的市场前景。笔者利用木糖醇渣进 行鸡腿菇栽培试验,并应用于菇棚生 产,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具 有原料成本低(比用棉籽壳节省成本 50%左右)、操作简单、转化率高 (100%左右)等特点。现将该技术介 绍如下。1.鸡腿菇的生物学特性1.1形态 特征鸡腿菇可分为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 分。1.1.1菌丝体是鸡腿菇的主体,在基 质中不断生长繁殖,有吸收、输送和积 累营养的作用。1.1.2子实体群生或单 生,蕾期菌盖呈圆柱形,状似鸡大腿, 故名鸡腿菇,后期呈钟形,最后平展, 菌盖初期白色,表面光滑,后期呈淡褐 色,表面裂开,成为平伏的磷片状。1.2 生理特征1.2.1培养料鸡腿菇是一种草腐 菌,对营养要求不严格,可利用各种农 作物秸秆或农产品下脚料(我们用的是 木糖醇渣)。1.2.2温度鸡腿菇是一种中 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3~33℃, 最适温为23℃,高于或低于23℃,生长 均减慢,超过35℃,菌丝出现自溶现 象,超过40℃,2小时变枯死亡,菌丝 抗低温性较强,-40℃也不会冻死;出 菇温度为8~30℃,超过30℃不形成子 实体,低于8℃小菇蕾变黑死亡。1.2.3 湿度鸡腿菇菌丝生长期间培养料含水量 为60%~65%,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 菌丝生长均减弱;子实体生长阶段对环 境湿度要求较高,空气相对湿度为85% ~90%,湿度不足,子实体瘦小,鳞片 增多;湿度过高,菌盖易发生斑点。 1.2.4光线鸡腿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 线,强光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子实 体生长阶段需适量的散射光。1.2.5空气 鸡腿菇是好气性菌类,但需氧气比其它 好气性菌较少。冬季栽培应尽量少通 风,这样有利于保温。出菇期含二氧化 碳高的棚,产菇较鲜嫩,但二氧化碳过 高会出现畸形菇。1.2.6pH值鸡腿菇对 pH值要求稍高,菌丝在pH值4~9范围 内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6.5~7.5。 1.2.7覆土鸡腿菇是土生菌类,子实体的 产生及生长离不开土壤,若无覆土刺 激,菌丝发育再好也不会形成子实体, 但菌丝抗衰老能力强,长好的菌袋避光 保存1.8个月,重新覆土仍能正常出 菇。2.鸡腿菇栽培管理技术2.1栽培季节 野生鸡腿菇自然生长在10℃以上,春3 月~6月,秋9月~11月。人工栽培因采 用大棚保护栽培,可以从9月~来年的3 月均能播种,从11月~来年6月均能出 菇。2.2菇房的建造选择场地可根据投 料量的多少,每1000千克料占地50平方 米。庭院、农田、坑塘、沟渠均能做菇 房的场地,菇房的建造与日光温室(冬 暖式大棚)一样,一定要采用无滴塑料 膜。2.3培养料的配制木糖醇渣1000千 克、玉米芯1000千克(或玉米秸400千 克或麦秸250千克)、棉仁饼200千克 (或豆粕100千克、麸皮500千克)、石 灰300千克、磷酸二氢钾8千克、硫酸镁 4千克、尿素30千克、2.4培养料发酵如 何发酵出优质的培养料是成败之关键。 一定要把好发酵关,将培养料拌匀后, 建成宽1.5米,高0.6米,长度不限的料 堆。当料温升至50℃时,开始翻堆,翻 前可向堆表面喷少量水,以无干料为 宜。翻堆时将中心的料翻到表层,将表 层和底层的料翻到中心,料温可升到60 ~80℃,一定不要超过80℃,一般翻堆 3次即可。发酵成功的料为有大量的白 色放线菌,无酸味和氨味,深棕色,而 且有发酵料的甜香味。2.5装袋播种每 袋装5层菌种4层料,先装一层菌种,然 后放一层料,菌种掰成核桃大小的块。 就这样装一层菌种装一层料,最后封口 发菌。装袋要注意松紧度,并用直径3 厘米的木棒在袋两头各打1个斜孔。2.6 发菌期的管理10月份以前气温较高,这 时的菌袋靠地排放1层,袋与袋之间留3 厘米空隙,发菌地除在菇房内,也可利 用民房或树阴下发菌。10月份以后气候 多变,要求室外发菌,选背风向阳的空 地,将地整平开始排菌袋。秋季排3层 菌袋,冬季排4~5层,袋与袋之间留3 厘米空隙,行与行之间留10厘米空隙。 菌垛上面盖10~20厘米的麦秸,再盖上 塑料布,四周靠地面用砖将塑料布架起 4个通风口,菌袋中插几支温度表,每 天早晚各记1次温度,以便及时掌握温 度变化。发菌期菌袋内温度控制在20~ 25℃,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范围都容易 出问题。特别是高于30℃就有烧菌的危 险,高于35℃菌丝会自溶死亡,造成栽 培失败。利用揭盖塑料布和调节通风口 的方法控制菌袋温度,如温度急剧上 升,可揭去塑料布,冬季装袋可借用发 酵时的温度,当料温降到38℃即可装 袋,随装袋随排菌垛,随盖麦秸和塑料 布,这样可保住温度。2.7菌袋覆土装 袋后20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根据鸡腿 菇不沾土不出菇的习性,菌丝长满后即 可脱袋覆土;覆土前先将菇棚地面浇透 水,然后下挖10厘米深、1.5米宽的 畦,将发满菌丝的袋脱去塑料袋,再将 菌袋从中间切开竖排在挖好的畦内,然 后覆土;使用的覆土中加1/4发酵好的 培养料,这样有利于高产和好采菇。覆 土为3~4厘米,土的湿度掌握在手捏成 团,触之即散为宜。覆土后盖上地膜, 保持菌袋温度为14~25℃,经15天即可 现蕾。2.8出菇管理菌丝发育进入生殖 生长阶段,管理上以降温为主,创造温 差,保持菇棚空气湿度,减少通风,适 当缺氧能使子实体生长快而鲜嫩,菇形 好。菌丝扭结至形成菇蕾需6~10天, 至于实体成熟需7~12天。2.9采收当子 实体菌盖边缘菌环刚刚开始松动,尚紧 包菌柄时就要及时采收,用手握住菌柄 下部,轻轻摇动即可拔起,尽量不破坏 土层。采收后整理料面,以便下一茬菇 生长出土。 本资料是转载的,仅供参 考,谢谢!由于不知道作者,在此也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