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
经理
- 金币
- 577
- 手机
- 13002729598
- 居住地
- 山东省 烟台市 莱州市
- 注册时间
- 2009-3-24
- 最后登录
- 2021-4-7
- 在线时间
- 2055 小时
|
岁末年初,獭兔业终于迎来了难得的艳阳天,市场全面升温,价格一路走高。据浙江某调查点的资料显示,09年12月份,等内皮均价达到46.31元,较08年同期大幅攀升59.69%。一月上旬,笔者到浙江嘉兴一家獭兔场走访,业主兴奋地告诉笔者,现在每出售一只商品兔,就能赚30多元,09年上半年虽然价格低迷,但后市上扬,全年出售3800只商品兔(皮),兔业获利已超过10万元,广大饲养者经历了一年多的煎熬后,开始喜获丰收,这当然是令人欣慰的,这也是坚持信念不动摇之后应该得到的丰厚回报。
市场价格的强劲反弹,一方面得益于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外贸出口企稳回升。09年10月份,仅对俄罗斯出口毛皮及制品就达到6100万美元,较08年同期增加9倍。另一方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给裘皮服饰销售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内销市场全面启动,而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獭兔养量大幅萎缩,产出不足,造成獭兔皮市场出现青黄不接现象。
在这样的市场大背景下,以河北为主的皮货商及商品兔收购者倾巢出动,商品兔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从60元到65元直至突破70元,但收购活兔的标准却愈来愈低,从5市斤左右到4.5市斤甚至3.5-4市斤统吃。当然在活兔收购过程中,不排除部分不足龄兔被收购者留养一段时间,但2公斤多一点的商品兔被大量宰杀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目前,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三月龄的兔子可以达到2公斤以上,但此时皮毛还没有完全成熟,皮板偏嫩,皮毛疏松,且有换毛现象。这类皮毛通过鞣制流入厂商,很难制作出高档裘皮服装,既使生产一些低档产品,也很难受到消费者青睐,为市场的健康运作带来隐患。
1月26日,国内有影响的《钱江晚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谁让你碰上了只正掉毛的兔子》。文中讲述一位城市姑娘买了一双兔毛短靴,穿了没几天,这双靴子就开始脱毛,这位姑娘跑到商店与老板理论,老板却说“这只兔子我估计是掉毛的时候杀的,皮毛粘连不紧凑,自然容易掉毛。”文章的原意是商家不愿意退货,也不想深究商品的质量问题,而把责任推给了兔子。但作为从事兔业的人来看,在市场利好的背景下,这种不讲究屠宰质量的事情却是屡见不鲜的。
从2000年到2009年这十年间,獭兔养殖业已经历了三次大的起落,市场的跌宕起伏,固然有其深刻的外部和内在因素,但我们对这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也应当细细地品味和反思。尤其是当市场进入高峰期时,不顾质量,不讲等级,一哄而上,过度炒作,却是为下一次的低潮打开了方便之门。在此,笔者要大声呼吁:严把商品兔宰杀关,对那些尚未达到屠宰月令的娃娃兔们“刀下留情”,让我们自己给自己开辟一条市场长盛不衰的康壮大道吧!
作者:钟利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