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毛论坛
标题:
养兔囊虫病诊治一例
[打印本页]
作者:
养兔
时间:
2017-7-21 02:28
标题:
养兔囊虫病诊治一例
养兔囊虫病是犬豆状囊尾蚴或犬连续多头蚴寄生于养兔的大网膜、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
本病发病广泛,感染率高,但很少致死。轻微感染时,没有明显的症状,严重感染时,可使养兔生长受阻,还可能引起死亡,给养兔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2007年2月,济南某公司引进一批成年养兔,部分兔腹部膨胀,用消炎药不见效来我处就诊,确诊为养兔豆状囊尾蚴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该公司2007年1月引进一批成年养兔,几天后有部分养兔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沉郁,还有的有腹泻现象,出现零星死亡,在死亡之前精神沉郁。
病兔具体表现为食欲下降,腹胀,腹围增大,轻度腹泻,嗜睡,精神沉郁,可视粘膜苍白,进行性消瘦,很少死亡,死亡多为极度衰竭而死。发病后兔群用过环丙沙星、磺胺药等,但是效果不佳。
2、剖检病变
送检兔营养状况不良,剖检见心、肺无眼观病变;肝上有许多纤维性痕迹(六钩蚴移行腹膜过程造成的);胃、肾脏、脾脏基本正常,小肠内有稀薄食糜,多汁;腹腔积液,呈淡黄色,凝固不良;主要异常是大网膜及肠系膜有一些绿豆大小包囊,靠近结缔组织连接成串,囊呈椭圆形或圆形,囊壁是一层薄膜,破开包囊流出半透明囊液及大米粒大小乳白色的幼虫结节。
3、实验室检查
3.1 囊状物检查
取出囊状内容物置于载玻片上制成压片,在10倍显微镜下观察,见囊尾蚴前端是一个头节,其上有四个圆形吸盘和顶突,而且顶突上还有两排角质小钩。
3.2细菌学检查
无菌采取养兔心肌和肝脏,接种于血清培养基上,37℃培养24~72小时,没有细菌生长。
3.3病毒学检查
取被检养兔的肝、脾,研磨制成1∶5的悬液,反复冻融3次,以4000rpm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与人的O型血作血凝试验;被检试验样品呈阴性,兔瘟样品对照试验呈阳性,由此可排除兔瘟病毒感染。
4、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可确诊该兔群患有豆状囊尾蚴病。
5、防治
5.1 全群用百虫杀拌料饲喂,每吨(1000kg)饲料添加百虫杀800g,连用5-7天。5天后兔群精神状态明显好转,7天后,对一只标记患病养兔致死剖检,发现豆状囊尾蚴病已消失,在大网膜上还可以找到其残体,但已难辨。
5.2 豆状囊尾蚴病主要是管理不当引起的,应以预防为主。首先,避免家犬进入兔场。其次,兔群应定期驱虫,百虫杀,每吨饲料添加300-500g,连用7天,每2月用一次。用吡喹酮每千克体重100毫克一次口服,24小时再给药一次。最后,对养兔的废弃物要妥善处理,绝对禁用病死的兔内脏去喂犬,可减少人为传播。另外,搞好兔场环境卫生,各种用具和设施经常消毒。
6、讨论
6.1 兔囊虫病虽然病死率低,但感染率高,传播速度非常快,也很难彻底根治,而且病兔生长发育缓慢,消瘦体弱,抵抗力下降,饲料报酬低,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广大养殖户应高度重视对此病的预防。
6.2 由于养殖户也有给养兔驱虫的习惯,所以一般认为不会有内寄生虫病发生。但是调查发现,养殖户用的驱虫药主要是驱线虫的比较多,对于绦虫、吸虫等蠕虫几乎没有效果,虽然多次应用驱虫药,仍然有蠕虫病发生。建议兔场不同阶段用不同类药物驱虫。
6.3 见虫驱虫是许多养殖场的一贯作风,该法的弊端是许多寄生虫粪便中看不到,所以,病发时再用药,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6.4 对于兔场的驱虫,本人建议百虫杀与伊(阿)维菌素类同用,内外驱虫,且幼虫与成虫都驱,效果更明显。
欢迎光临 兔毛论坛 (http://tumao.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